股票代码cccsss

导航

轻工巧匠·技能报国 轻工巧匠展风采 技能强国献力量

来源:火狐在线观看    发布时间:2025-09-09 05:46:53

分享本文 :

  开栏的话: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全国技能大赛作为我国技能领域的最高盛会,不仅是技能精英展示精湛技艺的舞台,更是激励广大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重要平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始终将技能人才培养视为行业发展的战略基石,通过完善行业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动产教深层次地融合、举办行业特色竞赛等一系列扎实举措,构建起覆盖全面、衔接有序的轻工人才教育培训路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将于9月19日举行,本报即日起推出《轻工巧匠·技能报国》栏目,在大赛前陆续走进轻工代表队十二大赛项的备战现场,揭秘轻工技能健儿用汗水淬炼的绝技绝艺,展现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激励更多青年投身技能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轻工力量。

  一件精美时装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打磨,更是千锤百炼的从容与自信。

  经过轻工行业选拔赛的激烈角逐,来自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的学生蒙文婷凭借精湛技艺,成为轻工代表队时装技术赛项征战选手。

  剪刀与布料摩擦发出富有节奏的声响,缝纫机踏板起落不停——在时装技术项目集训基地,蒙文婷正在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为期三个月的集训,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从训练计划到资源配置都做了周密安排。作为时装技术赛项的指定训练基地,学院严格参照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搭建实训环境,从设备配置到评分细则,均与国际赛程无缝对接。基地凭借承办过20余场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竞赛运作体系。

  本次集训采用了“技术强化+心理韧性+创意设计”三轨训练方案。行业权威专家徐琳,中国优秀教练贾春丽、邬晓晓等全程驻场指导,为选手们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后盾。“通过‘每日微目标’拆解任务、‘压力情境模拟’锤炼心态,选手的精密操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徐琳介绍道。

  训练中的“故障盲盒”挑战深受选手欢迎。教练组会随机给设备“埋雷”,选手得在5分钟内快速诊断并修复。“这招不仅练出了大家的应急反应,更让我们对设备性能摸得门儿清。”选手蒙文婷表示,“现在就算真遇到状况,心里也踏实多了。”

  另一个亮点是“跨项目协作日”。选手们互换角色当“评委”,互相挑毛病、提建议。这种方式不仅增进了对各领域技术的理解,还催生了不少创新灵感。有个刺绣选手曾给备赛组提了个配色思路,试下来效果特别惊艳,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跨界灵感时刻”。

  学校专门配备了心理咨询导师,全程关注队员的心理波动。“我们教会选手‘专注过程而非结果’的心态调节法,通过‘5秒深呼吸+操作口诀默念’的方式,帮他们在紧张时刻找回节奏。”训练负责人和记者说,目前队员们正处在冲刺阶段,竞技状态与心理健康状态都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势头。设计思路愈发清晰,成品方向也已明确,任何一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往前冲。现在大家不仅技术上底气十足,心里也稳稳的,就等着在赛场上发挥出最好成绩。

  备战期间,队员们还自发组成了“夜修小组”,每天晚上聚在一起复盘当天的失误,分析问题、琢磨改进办法,常常讨论到深夜。

  回顾备战历程,蒙文婷感慨道:“第一次摸到和赛场一模一样的设备时,手都在抖。好在基地有‘阶梯式难度训练’,从基础到进阶一步步来,现在心里踏实多了,信心就是这么一点点练出来的。”

  轻工代表队的每一位选手,都是在省市赛事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从技艺比拼的紧张对决到细节把控的千锤百炼,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打磨,让他们的技术功底扎实如磐。“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蜕变。”蒙文婷表示,对手的强大,反而让我们更清楚自己要往哪里精进。

  正是这份在赛场中沉淀的底气,让队员面对挑战时,眼中始终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不久后的全国大赛舞台上,蒙文婷将用针线编织梦想,用技艺证明实力,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轻工行业的匠心精神。

  在焊枪闪烁的蓝色火焰中,一块朴素的贵金属正在经历蜕变。这是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轻工代表队集训基地的一幕。通过层层选拔,作为“00后”的唐伟忠脱颖而出,成为了本届国赛轻工代表队珠宝加工赛项的征战选手。此时,他正全神贯注地进行一道关键的焊接工序,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每一个步骤都是一次考验,不仅考验手艺,更考验心态。”唐伟忠和记者说,作为首次参加国家级大赛的新人,他正在经历一场为期三个多月的“魔鬼训练”。自6月25日以来,这位年轻匠人每天都过着“朝七晚十”的生活,周末也只能休息半天。他的手上贴满了防磨贴布,这些都是长时间训练的见证。

  训练基地里,一个特殊的“失败作品展”格外引人注目。展架上陈列着各种有瑕疵的半成品:焊接不到位的首饰接头、尺寸偏差的金属部件、表面处理不均的工件……每一个失败品都标注着失误原因和改进建议。“这个展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训练团队教练表示,它时刻提醒我们,珠宝加工精度容不得0.01毫米的侥幸。

  据了解,该赛项集训采用科学的“三阶模式”,循序渐进地提升选手能力。前半个月是基础立体图形强化阶段,选手要每天针对不一样赛题进行多层次部件训练;随后一个月的拱形工艺攻坚阶段,每周要完成2套带窝作捶打工艺的竞赛试题;最后一个月进入极限挑战阶段,完全模拟大赛的高强度节奏进行专项训练。

  “珠宝加工是一场与毫厘较量的战斗。”教练指着工作台上琳琅满目的工具说。基地配备的都是符合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的专业设备,从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锉刀、锯弓到微型焊枪、抛光机,每一件工具都关乎成败。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训练团队汇聚了往届教练和裁判员,他们带来宝贵的“靶向性”经验。通过一系列分析往届评分数据,团队总结出“焊点隐蔽性”“工件平整度”等关键得分点,并制定了“基础分不丢、创新分稳拿”的参赛策略。

  当被问及参赛感受时,唐伟忠把玩着手中即将完成的作品,眼神里闪着光:“焊枪在我手里,不仅是连接金属,更是连接着整个团队的信任。期待在大赛上展现我们对珠宝加工的‘极致尊重’,用零瑕疵的工艺证明年轻一代匠人的实力。”

  夜幕降临,集训基地里依然灯火通明。在沙沙的打磨声和细微的焊接声中,一件件精美的珠宝艺术品正在这些年轻匠人手中缓缓诞生,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时代关于匠心与梦想的故事。

  夏日的广州,气温攀升,但在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精细木工实训基地内,空气中弥漫着原木的清香,刨花如金色波浪般在工作台四周堆叠,铣机的轰鸣声、刨子与木料摩擦的沙沙声,奏响了一曲匠心独运的备战交响乐。在这里,经过轻工行业选拔赛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学生曾泽熙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精度较量,为第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做最后的冲刺。

  精细木工赛项融合传统榫卯工艺与现代机械设备的应用,选手既要掌握毫米级精度的榫接技术,又要运用制图软件、手持铣机等现代化工具提升榫卯制作效率与准确度,展现“工匠精神”的时代传承与发展。

  为备战本届大赛,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从暑假期间就为曾泽熙启动了高强度集训,并将持续到比赛前夕。在训练计划的制定上,由金牌教练团队量身定制训练内容,针对选手弱项进行专项提升。“我们对技术稳定的选手,采取全真模拟训练方式,既保持状态稳定,又锻炼应变能力。”训练负责的人介绍,学院为集训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采购全新铣机,完全解决了设备使用紧张的问题;安装新空调,应对广州夏季的高温天气,让选手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训练。此外,学院还积极邀请业内权威专家来校指导,为选手技术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专家们的指导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选手的实力正在慢慢地提升。”教练表示。

  目前曾泽熙的竞技状态很好,心理健康状态稳定。每天晚上,他都会复盘训练中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技术突破点。学院特邀天津世赛研究中心的心理老师为选手进行心理测试和辅导,确保选手以健康心态迎接挑战。“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保持稳定心态,既不能太放松,也不能轻敌。”教练团队用往届选手的成功案例激励曾泽熙,帮助他树立坚定目标。

  往届大赛的经验教训成为本次备战的重要借鉴。更难得的是,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冠军黄波林亲自前来指导选手。曾泽熙和记者说:“这位冠军教练总能在最细微的步骤中察觉缺陷,哪怕是握刨子的角度偏了半寸,或是打磨时力道没匀开,他都能精准指出来。就算我一时没做好,他也从不会急着批评,反倒会沉下心来,拿过工具亲自示范,从起凿到收凿,每一步都讲得明明白白,像是在说‘别急,跟着我再来一次’。这份耐心,比任何说教都更能推着我往前学。”

  与其他行业代表队相比,轻工代表队在精细木工项目上有着独特优势。“我们的专业技能扎根于实际应用,在生活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教练自信地表示。这种优势体现在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对工艺的精准把握,以及对传统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创新上。每一件木工作品不仅是比赛的成果,更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曾泽熙说:“很高兴能以轻工行业的代表参加比赛,我很珍惜这次机会。现在每天扎进基地至少10个小时,‘坚持就是胜利’成了我每天睁眼的‘启动键’。”

  训练基地里,时间仿佛按下了快进键。曾泽熙埋头于各种木料和工具之间,测量、画线、切割、打磨……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专注与执着。木屑飞扬中,一件件精美的木工作品逐渐成形:榫卯结构的精密结合,曲面造型的流畅优雅,表面处理的光滑细腻,无不展现着选手精湛的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精细木工不单单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修行。”曾泽熙表示,“它教会我耐心、专注和对极致的追求。这些品质将伴随我一生。”

  夜幕降临,训练基地的灯光依然明亮。曾泽熙还在反复打磨作品,测量尺寸,调整细节。对他们而言,这不是枯燥的重复,而是对工匠精神的践行。全国大赛的脚步日益临近,年轻的木工匠人正在用汗水和智慧,雕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曾泽熙将在赛场上一展身手,让传统木工技艺在现代舞台上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