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cccsss

导航

为什么设计院出的图纸一堆错误?

来源:火狐在线观看    发布时间:2025-03-02 21:20:14

分享本文 :

  业主单位首先在意的是设计周期越短越好,巴不得,1分钟前提完要求,下一分钟图纸就画好给他们了。

  其次业主单位在意的是价格,巴不得不要钱。你和甲方说,我们图纸要增加质检成本,每平方增加10¥行不行,甲方肯定说不行。

  再其次业主单位在意的是响应时间,要求7X24小时,甲方巴不得上厕所有个奇思妙想,然后提好裤子出来,设计院就等在门口改图。你和甲方说,我们要专注设计,少开点会,少改下图行不行,甲方肯定说不行。

  这些要求,设计院都满足了……你还想要啥!你找个月嫂都万把一个月。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对一些指标高要求,必然导致另外一些指标被牺牲掉。所以设计院保证了尽量短的设计周期,尽量少的设计收费,尽量快的及时响应,自然被牺牲掉的只有设计质量。

  所以甲方其实根本不在意设计质量,如果在意,就会付出代价,不愿意付出代价,就是不在意。

  要评价设计质量和设计品质很难吗?一点都不难,难的是,一点代价都不想出,还要设计品质和质量,这就难了

  100万买个奔驰易如反掌,你要只有100¥买奔驰就难如登天了。这一个道理甲方肯定懂 都买过多少奔驰了,要奔驰线¥,甲方保证不要,嫌弃的要死。但是你要说,设计费少10¥,甲方保证高兴的要死,所以结论就是甲方不在意设计质量和品质。

  啥时候业主单位说,图纸要质量好,时间和钱设计院尽管提要求,那么图纸质量就可以上去了!

  从业主单位对设计服务因素的关注度 排序上看,设计周期>设计价格>设计服务响应>设计质量。再问个问题,业主单位在意实施工程质量吗???其实你把业主单位关注的因素排下序,也会发现,其实业主单位也不在意施工质量。

  证明整个建筑市场还是粗放型,讲量不讲质的低级市场。从这个方面看,建筑行业和建筑规划设计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是一个连成熟期都没有进入的行业。根本不是啥夕阳行业。

  为什么业主不在乎设计质量,实施工程质量。因为我国的城市结构和发展策略决定了,好设计和好实施工程质量的建筑无法产生效益。

  产业聚集带来的区位加成远大于品质和质量的加成;营销炒作的溢价远高于把时间花在保证品质和质量上。

  其他回答里有甲方站出来说,他们增加设计费从20增加到30。说图纸质量也是一样的。100¥买不起奔驰,200¥能不能买?你钱还是没给到位呀。依照国家收费标准4%。而今住宅的造价轻易上2000¥,依照国家标准应该是80¥每平方哪怕打个8折也是60¥。更不要提修改多少版才给一版的钱。

  设计费,50¥是一个档,上50¥每平方的,图纸质量会好很多,至少错别字对不起来的情况会少很多。当然要想有设计品质,还是要接近100¥。而且如果最终要有好的建造品质,设计费要到造价的15%。

  如果是装修工程翻倍。国际通行的收费这样,设计费4%,保险1~2%,监造费用7~9%。而保证品质最关键的在监造。建筑师只要投入到监造中,一个项目就变成干3年了。

  所以这个收费一点都不高。等到市场对品质的要求慢慢的升高,甲方就会发现,15%的设计费用来保证建造品质,已经很便宜了。如果不像出那么高的设计费,肯定会在别的环节投入更多,还没法保证品质。

  所以好设计好品质是非常非常昂贵的,1分钱一分货,1毛钱两分货,1块钱三分货。

  不信的化,看下互联网行业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品质,比如华为、小米,投入的资金是什么数量级。

  有个例子,某次在某乎上看到某桂园的工程部门的人扯,某个技术投了1千万没搞成,所以这个技术是扯淡,所建筑行业特殊技术革新很难很难。我就问他知道菊花厂为了推广新研发体系制度化了几个亿的美刀吗?

  这就是土木行业对技术迭代成本的认识,他们都以为和实际需要的成本,差2个以上的数量级。何时甲方有这种认识,再来谈设计品质和收费问题。

  然后还有一次也是在某乎上看到某前10开发商工程部门的人喷设计院说设计院不知道商场具体的造价,然后一问设计费,没超过50¥,就这你还想要啥?后面加个0吧。

  中国在业主方,尤其是土木建筑行业,他们在这种不在乎品质一味的追求上量的环境里呆久了,能认识到设计和品质有多昂贵的非常少。不过这个也正常,才从温饱里走出来的,根本不知道从小康跨越到富裕是多艰难的一道门槛。

  今天看到说华为MATE40研发费用35亿…………呵呵土木同行,知道高品质背后是怎样级别的投入没有?而且这是华为在做出mate 30、mate20……这一串基础上,不是从零开始。你们对品质背后需要投入多少钱有点数吧。

  其次还有个问题j就是正常设计周期,你哪怕依照国家规定给钱,不给正常设计周期,对设计质量也是有影响的。原因很简单,没必要阐述了!

  其实现在设计院也在两极分化。好的设计院收费上100¥很轻松。差的设计院20¥甲方还在拼命压价。这两种设计院面对的甲方客户群不一样,企业愿景和目标不一样,人才梯队组成不一样,工作方式不一样。

  所以以后设计院两级分化会慢慢的严重,收费高客户群好盈利模式好的,会慢慢的有钱升级。哪些整天靠低价和跪舔的会越来越没技术。

  通常甲方制定计划时,设计的时间是充足的,即使有时间紧张,也是加加班能够实现的。但实际根本不是按时间表操作。

  比如中间甲方可能想把楼由不带覆土的改成带覆土的,这种改动通常会,今天决定改带覆土的,在A区,等图纸快修改完时又提出A区不带覆土,要在C区加覆土,B区加设备机房,机房的位置也要变化。等图纸快修改完,又乾坤大挪移。但是,但是,最终完成时间并没有变化!而且甲方自己的决策时间都是涵盖在出图时间!所以时间仓促

  又比如,甲方前期在报规,公厕能不能设置在外面,和道路等都有关联性。然后设计院要做好几版图,中间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来往就多了去了,可能A局同意,B局不同意,然后再来一轮。等方案定下来了,总的出图时间并没有延期多少,留给设计的时间并不多。

  我不能说找借口,但是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我可以干16小时的活,但是我没法干26小时的活。同样情况下,额外不增加设计人员,自己是很难完全消化。要么到点交不上图,要么交过程版,到了总包手上,他们可不当过程版,于是就有问题了。

  审核应该是大局的把控,总方案的定调。现在设计院的模式,图没有经过校对、没有变成成品,审核的老总是不愿意看的。前期审核人介入太少,都可能会导致后期设计院内部“内讧”,翻天覆地调整方案,时间自然紧张。比如甲方的时候,我们甲方内部所有的审核都搞完了,设计院在交图前几天忽然找我们,说他们总工看了幼儿园的设计,觉得流线不合理,大幅度调整,然后让我们宽限时间。

  校对按说是小毛病、图纸是否统一的检查,但是现在校对审核普遍是拿钱走过场。所以图纸质量还是以设计人为主。

  我上面所说的校对审核,已经是正规的设计院的流程。很多设计院的校对审核局限于错别字或者字体放这里比较好看,更深层次的技术问题并不能指出,导致图纸问题很多。更有设计院压根没有校对审核,设计完图直接发甲方。现在项目周期时间长、设计周期短的现状也间接弱化了校对审核。

  娱乐圈有个词叫“轧戏”,意思是一个演员同时拍两个及以上的戏,对演员进入角色不利。

  这换设计圈,根本不是事儿。再说设计周期拖沓,不可能只接一个项目。当几个项目的时间正好撞档期的时候,设计院的领导会各种给设计人员压活,并不给多调剂人员来处理问题,导致设计人员超负荷。本来甲方给了设计足够的时间,结果因为设计院内部调度,导致最后留给设计人员的时间很短。还是那句线小时。所以多出来的部分要么粗制滥造,要么推时间,要么就是过程版。

  建筑结构设备水电暖是一体的。设计前期各专业碰一碰,后期各自变化着。设计后期不叠图,或者叠图不是最后一版,都一定会出现专业不协调问题,尤其大型公建项目。这样一些问题通常等后期安装才发现。

  这方面大型设计院比较有底气,在前期与甲方沟通项目计划时能按住时间,为设计人员争取是合理的的设计时间。

  6 绝大部分设计人员,就算项目时间允许,还是压在deadline才开始赶工。。。

  这个设计费并不是甲方打给设计院的钱。这部分我们在甲方角度会仔细说。我这里指的是,甲方给了设计院钱,设计院的领导依旧不会把这个设计费发到设计人员手上。哎,设计院领导城会玩!

  毕竟大家都要养家糊口,又不是来做慈善的,没钱没动力,赚钱这个事谁也不能回避。

  变更费就是一个更大的坑!不是所有的变更都算量,不是算量的变更都算钱。现在干设计的都受过高等教育,无论领导说的天花乱坠,付出与钱不成正比,这个关系设计人员总是搞得清楚。设计人员不愿意接变更,更多是领导硬压下来,不得不。占用时间精力,出力不讨好,干活不拿钱,设计人员大多都是带着情绪干变更。所以变更难求,易错,难沟通。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是离了谁不行,而是谁离开了,留下一堆变更和烂摊子。售后服务总要有人接着。然后接收人花时间还没有钱,还被领导硬压着不能不接。既没时间重新画,还面临填不完的坑。

  1 设计时间包含自己“内讧”的时间。规划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后,真正给设计留的时间并不多。

  现在很少有甲方不支付设计费。大家必须要看清楚,很少!很少!因为甲方一路需要设计院签字盖章,欠费就没有签字,签字不全没法拿证,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老赖也不会欠费,最多付款周期长或者慢。

  但是变更就不一样了。什么样的算变更?通过图审的?还是要走联审的?拿去图审盖章的变更单,可能已变过N版。之后在走联审的过程中各政府职能部门神仙打架,最后又从M个版本中选了一个版本联审。变了就变了,给钱就行。关键甲方可能只认最后这一版本的变更,甲方为了少花钱,以设计院前期图纸过失为由,不给或者少给变更费。所以变更容易,变更费难。这还停留在甲方给设计院的支付层面,到设计人手上之前又会层层扒皮。

  说到这个,可能干设计的同仁要反对了。干了甲方就知道了,大部分的乙方都是关系户。尤其这种总费用高的,哈哈哈,都是高层领导的关系户。

  这种关系户的特点是,甲方内部打不得,骂不得,总包和设计撕逼,甲方象征性的叨叨两句,然后装看不见呗。设计费依旧高高,付款依旧按点付,所以乙方为啥要好好服务?站坐躺跪都是拿钱,他当然是躺着拿钱咯。

  这些设计院也这样,技术不是关键,给员工发的少也不是事儿,人员流动也不是事儿。关键是设计院和甲方领导有关系。反正图纸输出成什么样楼都能盖起来,设计院只管收钱,至于图纸质量,什么叫图纸质量?

  5 甲方设计部没做好相关协调。常常一处改了之后之前的变更并没有一同修改。与工程部的对接和交代有偏差。

  我见到的图纸会审都是走过场。随便看一下图就完事了。绝大部分设计问题都是边干边发现。提前干预的设计问题都是一小部分。

  一个问题由工人到技术员,到甲方工程部,到甲方工程部领导,再到甲方设计部,到设计院,在甲方设计部审核,反馈给甲方工程部和总包,如果不合适,再来一轮沟通……这一段时间挺长。

  现场混凝土都来了,等你定完,混凝土都能给给孩子当石头玩了。这个档口不干,下面安装一系列工种耽误,现场也不能等啊。所以先干着点呗,后期再说。很多问题处理滞后。

  现在普遍的问题是前期甲方招标时总包的价格压的很低,总包不报低价就拿不到活。可拿到活后里外都是赔钱。之前有听过前辈当笑话讲,总包揽活赔钱,于是拿去炒股票,最后项目赚钱了。这就是人间真实啊!总包不是二傻子啊,况且现在股市也不赚钱。所以有些设计图纸问题就算总包看出来,他也不指出,而是将错就错,等筑成大错,再反过来提出设计有问题,然后让甲方出拆改或者加固费。这部分量是属于总包合同外的,可以坐地要价。这是现在很多总包的生存状况,靠这赚钱。你说让设计不出错,那不可能。但是设计的错可以变成总包的利益点,那岂不是多多益善了。

  所以,我真不知道,这该归责于谁。只能说身在行业里,大家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求无过,但求问心无愧。